前沿讲坛|刘春勇教授主讲中文系(珠海)前沿讲坛第三十一讲

1

Body

20201123日星期一晚7点,中文系(珠海)前沿讲坛第三十一讲《大萧条时期茅盾的江南书写以及鲁迅的缺席》在海琴6A631室举办,由刘春勇教授主讲,系主任朱崇科教授主持。

刘春勇教授现任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一直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思想史、鲁迅研究及东亚思想研究。

1

刘教授首先从世界历史的宏大视野,分别以新冠疫情、黑死病、全球范围内的白银流通波动同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的关联等为例,讲述了关注全球史上的平行现象的重要性,展示了中国江南地区在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史和全球史背景,指出大萧条问题并未引起国内学界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进入主题后,刘教授以茅盾作为大萧条时代的文学代言人,着重列举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中对大萧条的描写,并与城山智子对当时实际状况的叙述相互比对,指出茅盾的江南书写中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并追溯其思想根源在于当时世界潮流普遍从亚当·斯密主义到凯恩斯主义的转型。

接着,刘教授表明经济大萧条同样对鲁迅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揭示鲁迅缺席江南书写的原因在于其个人收入在1927-1936年间的波动和他对较高消费水平的维持意愿,后者也一定程度上给他的健康埋下隐患。作为结尾,刘教授认为鲁迅对茅盾大萧条江南书写的态度是“审美上保留,伦理上认同”。

1

1

朱崇科教授总结评价刘教授的讲座激情飞扬,让人意犹未尽,认为这种全球史的眼光和视角的介入会对鲁迅及其相关作品的研究带来不少冲击和启发,而且也契合了当前国内学界回到历史语境和本事考的前沿研究方法。

最后,刘教授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分别就茅盾的个人生活状况与大萧条写作的关系、经济史与社会史研究范式的应用问题,以及鲁迅对茅盾的二律背反态度和两人创作风格的差异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本次前沿讲座在欢快气氛与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